招生热线:4001 888 119
学员登录
在线报名
证书查询
全国
清大东方
消防人才的摇篮
专注消防培训17年,消防培训行业领跑者。
首页
关于我们
培训项目
消防设施操作员培训
初级
中级(监控操作)
中级(检测维修保养)
查看更多
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
社会单位员工
查看更多
消防员培训
基础班
技能提高班
快捷取证班
骨干班
注册消防工程师培训
全科班
基础班
高级班
VIP
消防专业学历教育
消防工程技术
学习中心
新闻中心
业绩展示
联系我们
新闻中心
集团新闻
法律法规
行业新闻
消防科普
建筑火灾蔓延的途径(消防设施操作员知识点)
研究火灾蔓延途径是设置防火分隔的依据。综合建筑火灾实际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火从起火房间向外蔓延的途径,主要有以下方面:1.火灾在水平方向的蔓延 烟火从起火房间的门窜出后,首先进入室内走廊,如果与起火房间依次相邻房间内的门没关闭,就会进入这些房间,将室内物品烤燃。如果这些房间的门没开启,则烟火要待房间的门被烧穿以后才能进入。即使在走道和楼梯间没有任何可燃物的情况下,高温热对流仍可从一个房间经过走道传到另一房间。造成火灾沿水平方向蔓延扩大的主要途径和原因包括:(1)未设防火分区 对于主体为耐火结构的建筑来说,造成水平蔓延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建筑物内未设水平防火分区,没有防火墙及相应的防火门等形成控制火灾的区域。(2)洞口分隔不完善 对于耐火建筑来说,火灾水平蔓延的另一途径是洞口处的分隔处理不完善。如户门为可燃的木质门,火灾时被烧穿;普通防火卷帘无水幕保护,导致卷帘失去隔火作用;管道穿孔处未用不燃材料密封等,都能使火灾从一侧向另一侧蔓延。(3)火灾在吊顶内部空间蔓延 有不少装设吊顶的建筑,房间与房间、房间与走廊之间的分隔墙只做到吊顶底部,吊顶上部仍为连通空间,一旦起火极易在吊顶内部蔓延,且难以及时发现,导致灾情扩大。就是没有设吊顶,隔墙如不砌到结构底部,留有孔洞或连通空间,也会成为火灾蔓延和烟气扩散的途径。(4)火灾通过可燃的隔墙、吊顶、地毯等蔓延 可燃构件与装饰物在火灾时直接成为火灾荷载,由于它们的燃烧因而导致火灾扩大。2.火灾通过竖井蔓延 建筑物内部有大量的电梯、楼梯、设备等竖井,这些竖井往往贯穿整个建筑,若未作周密完善的防火分隔,一旦发生火灾,烟火就可以通过竖井垂直方向蔓延到建筑的其他楼层。(1)火灾通过楼梯间蔓延 建筑的楼梯间,若未按防火、防烟要求进行分隔处理,则在火灾时犹如烟囱一般,烟火很快会由此向上蔓延。(2)火灾通过电梯井蔓延 电梯间未设防烟前室及防火门分隔,在其井道形成一座座竖向“烟囱”,发生火灾时则会抽拔烟火,导致火灾沿电梯井迅速向上蔓延。(3)火灾通过其他竖井蔓延 建筑中的通风竖井、管道井、电缆井、垃圾井也是建筑火灾蔓延的主要途径。此外,垃圾道内存在很多可燃物,是容易着火的部位,也是火势蔓延的主要通道。3.火灾由窗口向上层蔓延 在现代建筑中,从起火房间窗口喷出的烟气和火焰,往往会沿窗间墙及上层窗口向上蹿越,烧毁上层窗户,引燃房间内的可燃物,使火灾蔓延到上部楼层。若建筑物采用带形窗,火灾房间喷出的火焰被吸附在建筑物表面,有时甚至会卷入上层窗户内部。4.火灾通过空调系统管道蔓延 建筑空调系统未按规定设防火阀、采用可燃材料风管或采用可燃材料做保温层都容易造成火灾蔓延。 通风管道蔓延火灾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通风管道本身起火并向连通的空间(房间、吊顶、内部、机房等)蔓延;二是通风管道把起火房间的烟火送到其他空间,使在远离火场的其他空间再喷吐出来,造成大量人员因烟气中毒而死亡。因此,在通风管道穿通防火分区处,一定要设置具有自动关闭功能的防火阀门。可见,在建筑内搞好防火分隔,对于阻止火势蔓延和保证人员安全,减少火灾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019-08-15
80918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消防设施操作员知识点)
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是指当材料燃烧或遇火时所发生的一切物理和(或)化学变化。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是依据在明火或高温作用下,材料表面的着火性和火焰传播性、发烟、炭化、失重以及毒性生成物的产生等特性来衡量,它是评价材料防火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根据材料燃烧火焰传播速率、材料燃烧热释放速率、材料燃烧热释放量、材料燃烧烟气浓度、材料燃烧烟气毒性等材料的燃烧特性参数,国家标准《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2006,将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分为A1、A2、B、C、D、E、F七个级别。1.A1级材料A1级材料是指对包括充分发展火灾在内的所有火灾阶段都不会作出贡献。如无机矿物材料等。2.A2级材料A2级材料是指在充分发展火灾条件下,它对火灾荷载和火势增长不会产生明显增加,如金属材料等。3.B级材料B级材料是指在受到单一燃烧物的热攻击下,产生少量的横向火焰蔓延,其本身单独不会导致轰燃。如用有机物填充的混凝土和水泥刨花板等。4.C级材料C级材料是指在单体燃烧试验火源的热轰击下试样产生有限的横向火焰传播。5.D级材料D级材料是指在较长时间内能阻挡小火焰轰击而无明显火焰传播的制品。此外,它还能承受单体燃烧试验火源的热轰击,伴随产生足够滞后且有限的热释放量。6.E级材料E级材料是指短时间内能阻挡小火焰轰击而无明显火焰传播的材料。7.F级材料F级材料是指未作燃烧性能试验的材料和不符合A1、A2、B、C、D、E级的材料。如各类天然木材、木制人造板、竹材、纸制装饰板等。
2019-08-15
69726
建筑材料的分类(消防设施操作员知识点)
建筑材料是指单—物质或若干物质均匀散布的混合物。建筑材料因其组分各异,用途不一,其种类繁多。(一)按材料的化学构成分类建筑材料按材料的化学构成不同,分为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和复合材料三大类。1.无机材料无机材料包括混凝土与胶凝材料类、砖、天然石材与人造石材类、建筑陶瓷与建筑玻璃类、石膏制品类、无机涂料类、建筑金属及五金类等。无机材料一般都是不燃性材料。2.有机材料有机材料包括建筑木材类、建筑塑料类、有机涂料类、装修性材料类、功能性材料类等。有机材料的特点是质量轻,隔热性好,耐热应力作用,不易发生裂缝和爆裂等,热稳定性比无机材料差,且一般都具有可燃性。3.复合材料复合材料是将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结合起来的材料,如复合板材等。复合材料一般都含有一定的可燃成分。(二)按在建筑中的主要用途分类建筑材料按在建筑中的主要用途不同,分为结构材料、构造材料、防水材料、地面材料、装修材料、绝热材料、吸声材料、卫生工程材料、防火等其他特殊材料。
2019-08-15
68162
过载—电器火灾的不得不说的事。
聚福缘宾馆的火情据说就是源自线路的老化与过载,发热,引燃了可燃物,导致惨剧出现。那过载到底是什么那? 理论上说,过载是指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在运行中超过安全载流量或额定值。过载使导体中的电能转变成热能,当导体和绝缘物局部过热,达到一定温度时,就会引起火灾。 造成过载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3种:(1)设计、安装时选型不正确,使电气设备的额定容量小于实际负载容量。(2)设备或导线随意装接,增加负荷,造成超载运行。(3)检修、维护不及时,使设备或导线长期处于带病运行状态。防止过载的5大措施:(1)低压配电装置不能超负荷运行,其电压、电流指示值应在正常范围。(2)正确选用和安装过载保护装置。(3)电开关和插座应选用合格产品,并不能超负荷使用。(4)正确选用不同规格的电线电缆,要根据使用负荷正确选择导线的截面。(5)对于需用电动机的场合,要正确选型,避免“小马拉大车”导致过载。
2019-08-14
64073
消防设施操作员必须了解的那些直流电公式
电器类火灾是一种发生概率非常高的的火灾,所以在教材中关于电的公式比较多,小编今天就帮您把直流电部分的公式汇总下。一、电流I=Q/t式中:I——电流强度,单位为安培(A)、Q——电量,单位为库仑(C)、t——时间,单位为秒(s)。二、电压UAB=WAB/q三、电位Uab=Ua—Ub四、电动势E=WAB/q五、电能Wt=Ua=UIt六、电功率P=W/t七、欧姆定律(1)一段电路的欧姆定律 UAB=IR(2)全电路欧姆定律 I=E/(R+r)
2019-08-14
67598
电气火灾怎么防怎么救?
据统计,在已发生的火灾事故中,由于电气原因引发的火灾,占40%左右,并有上升趋势。那火怎么烧起来的? 当电气线路使用年限长、绝缘老化、铜铝导线联结接触不良、缺乏正常维护、发生漏电打火时,绝缘会被烧坏,引起火灾。电热用具、照明灯具工作时靠近易燃物或用完后忘记切断电源,如搁置在引燃基座上或用完后余热未散,立即装进可燃的包裹里,均会引起火灾。 电气火灾的特点包括:电气设备着火或引起火灾后并未与电源断开,仍然带电;有些电气设备(如电力变压器、断路器、电动机起动装置等)本身充油,发生火灾时,可能喷油甚至爆炸,造成火灾蔓延,扩大火灾范围。因此,电气灭火时必须根据其特点,采取适当措施切断电源。电器着火了怎么办? 当发生火灾时,如果火势很小,没有对人身造成很大威胁,当周围有足够的消防器材时,应奋力将火控制、扑灭,千万不要置小火于不顾而酿成大灾。当电视机、微波炉等家用电器或电线出现冒烟、打火花等异常现象时,应以最快的速度切断电源,查明故障原因,进行扑救。 如果火势较猛并有扩大的趋势,来不及或无法切断电源,就要带电灭火。带电灭火要使用二氧化碳、四氯化碳或干粉灭火器,也可以用沙子、干泥土等来灭火。切记,不要用水灭火,因为水导电,容易触电伤人。一旦发现火焰蹿到天花板且火势难以控制时,被困在其中的人就要沉着冷静,停止扑救,应迅速撤离险地逃生,并立即报火警。 火灾逃生时不要盲目跟从人流相互拥挤、乱冲乱窜。撤离时要注意,朝明亮处或外面空旷的地方跑。起火后千万不要乘坐电梯逃生,要通过防火通道走楼梯脱险。室内有小孩、老人时,要用床单、窗帘等制作简易救生绳,从窗台沿绳缓降至下面的楼层或地面,使他们尽快脱险。从火场逃离后,假如身上衣服着了火,应尽快脱掉,如来不及脱掉,可就地打滚灭火。
2019-08-14
47428
水的5大灭火作用
根据水的性质,水的灭火作用主要有冷却、窒息、稀释、分离、乳化等方面,灭火时往往是几种作用的共同结果,但冷却发挥着主要作用。一、冷却作用 由于水的比热容大,汽化热高,而且水具有较好的导热性。因而,当水与燃烧物接触或流经燃烧区时,将被加热或汽化,吸收热量,从而使燃烧区温度大大降低,以致使燃烧中止。二、窒息作用 水的汽化将在燃烧区产生大量水蒸气占据燃烧区,可阻止新鲜空气进入燃烧区,降低燃烧区氧的浓度,使可燃物得不到氧的补充,导致燃烧强度减弱直至中止。三、稀释作用 水本身是一种良好的溶剂,可以溶解水溶性甲、乙、丙类液体,如醇、醛、醚、酮、酯等。因此,当此类物质起火后,如果容器的容量允许或可燃物料流散,可用水予以稀释。由于可燃物浓度降低而导致可燃蒸气量的减少,使燃烧减弱。当可燃液体的浓度降到可燃浓度以下时,燃烧即行中止。四、分离作用 经灭火器具(尤其是直流水枪)喷射形成的水流有很大的冲击力,这样的水流遇到燃烧物时,将使火焰产生分离,这种分离作用一方面使火焰“端部”得不到可燃蒸气的补充,另一方面使火焰“根部”失去维持燃烧所需的热量,使燃烧中止。五、乳化作用 非水溶性可燃液体的初起火灾,在未形成热波之前,以较强的水雾射流或滴状射流灭火,可在液体表面形成“油包水”型乳液,乳液的稳定程度随可燃液体黏度的增加而增加,重质油品甚至可以形成含水油泡沫。水的乳化作用可使液体表面受到冷却,使可燃蒸气产生的速率降低,致使燃烧中止。
2019-07-30
96190
电器火灾源之静电
静电是一种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电荷。它是正、负电荷在局部范围内失去平衡的结果,具有高电位、低电量、小电流和作用时间短的特点。静电放,电产生的电火花,往往成为引火源,造成火灾。(一)引起静电火灾的条件大量实验表明,只要同时具备以下四个充分和必要条件时,就会引起静电火灾或爆炸事故。(1)周围和空间必须有可燃物存在;(2)具有产生和累积静电的条件。其中包括物体自身或其周围与它相接触物体的静电起电的条件;(3)静电累积起足够高的静电电位后,必将周围的空气介质击穿而产生放电,构成放电的条件;(4)静电放电的能量大于或等于可燃物的最小点火能量。(二)防止静电的基本措施根据形成静电火灾的基本条件,若控制任意一条件,则会防止静电火灾事故。1.控制静电场合的危险程度(1)用非可燃物取代易燃介质(在清洗机器设备的零件时和在精密加工去油过程中,用非燃烧性的洗涤剂取代煤油或汽油,会减少静电危害的可能性);(2)降低爆炸混合物在空气中的浓度;(3)减少氧含量或采取强制通风措施(减少空气中的氧含量可使用惰性气体,在一般的条件下,氧含量不超过8%时就不会使可燃物引起燃烧和爆炸。一旦可燃物接近爆炸浓度时采用强制通风的办法,使可燃物被抽走,新空气得到补充,则不会引起事故)。2。减少静电荷的产生(1)正确地选择材料(选择不容易起电的材料、根据带电序列选用不同材料、选用吸湿性材料);(2)改革工艺的操作方法、操作程序等;(3)降低摩擦速度和流速;(4)减少特殊操作中的静电;(5)减少静电荷的积累(增加空气的相对湿度、采用抗静电添加剂、采用静电消除器防止带电);(6)防止人体静电(人体接地、防止穿衣和佩带物带电)。
2019-07-30
78677
热对流详解(消防设施操作员知识点)
热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动介质,由空间的一处传播到另一处的现象。 根据引起热对流的原因而论,分为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两种方式(1)自然对流。它是指流体的运动是由自然力所引起的,也就是因流体各部分的密度不同而引起的。如高温设备附近空气受热膨胀向上流动及火灾中高温热烟的上升流动,而冷(新鲜)空气则与其作相反方向流动。(2)强制对流。它是指流体微团的空间移动是由机械力引起的。如通过鼓风机、压缩机、泵等,使气体、液体产生强制对流。火灾发生时,若通风机械还在运行,就会成为火势蔓延的途径。使用防烟、排烟等强制对流设施,就能抑制烟气扩散和自然对流。地下建筑发生火灾,用强制对流改变风流或烟气流的方向,可有效地控制火势的发展,为最终扑灭火灾创造有利条件。(3)气体对流。气体对流对火灾发展蔓延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燃烧引起了对流,对流助长了燃烧;燃烧愈猛烈,它所引起的对流作用愈强;对流作用愈强,燃烧愈猛烈。 热对流是影响初期火灾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实验证明:热对流速度与通风口面积和高度成正比。:通风孔洞愈多,各个通风孔洞的面积愈大、愈高,热对流速度愈快;风能加速气体对流。风速愈大,不仅对流愈快,而且能使房屋表面出现正负压力,在建(构)筑物周围形成旋风地带;风向改变,会改变气体对流方向;燃烧时火焰温度愈高,与环境温度的温差愈大,热对流速度愈快。
2019-07-30
74740
气体物质的燃烧特点(消防设施操作员知识点)
可燃气体的燃烧不需要像固体、液体物质那样需经熔化、蒸发等相变过程,而在常温常压下就可以任意比例与氧化剂相互扩散混合,完成燃烧反应的准备阶段。气体在燃烧时所需热量仅用于氧化或分解,或将气体加热到燃点,因此容易燃烧且燃烧速度快。根据气体物质燃烧过程的控制因素不同,其燃烧有以下两种形式:1.扩散燃烧 可燃气体从喷口(管道口或容器泄漏口)喷出,在喷口处与空气中的氧边扩散混合、边燃烧的现象,称为扩散燃烧。其燃烧速度主要取决于可燃气体的扩散速度。气体(蒸气)扩散多少,就烧掉多少,这类燃烧比较稳定。例如管道、容器泄漏口发生的燃烧,天然气井口发生的井喷燃烧等均属于扩散燃烧。其燃烧特点为扩散火焰不运动,可燃气体与气体氧化剂的混合在可燃气体喷口进行。对于稳定的扩散燃烧,只要控制得好,便不至于造成火灾,一旦发生火灾也易扑救。2.预混燃烧 可燃气体与助燃气体在燃烧之前混合,并形成一定浓度的可燃混合气体,被引火源点燃所引起的燃烧现象,称为预混燃烧。这类燃烧往往造成爆炸,也称爆炸式燃烧或动力燃烧。影响气体燃烧速度的因素主要包括气体的组成、可燃气体的浓度、可燃混合气体的初始温度、管道直径、管道材质等,许多火灾、爆炸事故是由预混燃烧引起的,如制气系统检修前不进行置换就烧焊,燃气系统开车前不进行吹扫就点火等。
2019-07-30
78438
懂得燃烧3个必要条件,降低家庭火灾发生概率。
燃烧现象十分普遍,但任何物质发生燃烧,都有一个由未燃烧状态转向燃烧状态的过程。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又称氧化剂)和引火源。1.可燃物(1)可燃物的含义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燃烧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2)可燃物的类型自然界中的可燃物种类繁多,若按其物理状态分,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可燃物。 固体可燃物。凡是遇明火、热源能在空气(氧化剂)中燃烧的固体物质,都称为可燃固体。如棉、麻、木材、稻草等天然纤维,稻谷、大豆、苞米等谷物及其制品,涤纶、维纶、锦纶、腈纶等合成纤维及其制品,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合成树脂及其制品,天然橡胶、合成橡胶及其制品等。 液体可燃物。凡是在空气中能发生燃烧的液体,都称为可燃液体。液体可燃物大多数是有机化合物,分子中都含有碳、氢原子,有些还含有氧原子。其中有不少是石油化工产品,有的产品本身或其燃烧时分解产物都具有一定的毒性。 气体可燃物。凡是在空气中能发生燃烧的气体,都称为可燃气体。可燃气体在空气中需要与空气的混合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即燃烧最低浓度),并还要一定的温度(即着火温度)才能发生燃烧。 此外,有些物质在通常情况下不燃烧,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又可以燃烧。如:赤热的铁在纯氧中能发生剧烈燃烧;赤热的铜能在纯氯气中发生剧烈燃烧;铁、铝本身不燃,但把铁、铝粉碎成粉末,不但能燃烧,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还能发生爆炸。2.助燃物 凡与可燃物质相结合能导致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也称氧化剂)。通常燃烧过程中的助燃物主要是氧,它包括游离的氧或化合物中的氧。空气中含有大约21%的氧,可燃物在空气中的燃烧以游离的氧作为氧化剂,这种燃烧是最普遍的。此外,某些物质也可作为燃烧反应的助燃物,如氯、氟、氯酸钾等。也有少数可燃物,如低氮硝化纤维、硝酸纤维的赛璐珞等含氧物质,一旦受热后,能自动释放出氧,不需外部助燃物就可发生燃烧。3.引火源 凡使物质开始燃烧的外部热源,统称为引火源(也称着火源)。引火源温度越高,越容易点燃可燃物质。根据引起物质着火的能量来源不同,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引火源通常有明火、高温物体、化学热能、电热能、机械热能、生物能、光能和核能等。
2019-07-23
63657
固体物质的燃烧特点(消防设施操作员知识点)
固体可燃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由于其分子结构的复杂性、物理性质的不同,其燃烧方式也不相同。主要有下列四种方式:1.表面燃烧 蒸气压非常小或者难于热分解的可燃固体,不能发生蒸发燃烧或分解燃烧,当氧气包围物质的表层时,呈炽热状态发生无焰燃烧现象,称为表面燃烧。其过程属于非均相燃烧,特点是表面发红而无火焰。如木炭、焦炭以及铁、铜等的燃烧则属于表面燃烧形式。2.阴燃 阴燃是指物质无可见光的缓慢燃烧,通常产生烟和温度升高的迹象。 某些固体可燃物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较低或含水分较高时就会发生阴燃。这种燃烧看不见火苗,可持续数天,不易发现。易发生阴燃的物质,如成捆堆放的纸张、棉、麻以及大堆垛的煤、草、湿木材等。 阴燃和有焰燃烧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如在密闭或通风不良的场所发生火灾,由于燃烧消耗了氧,氧浓度降低,燃烧速度减慢,分解出的气体量减少,即可由有焰燃烧转为阴燃。阴燃在一定条件下;如果改变通风条件,增加供氧量或可燃物中的水分蒸发到一定程度,也可能转变为有焰燃烧。火场上的复燃现象和固体阴燃引起的火灾等都是阴燃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有焰分解燃烧的例子。3.分解燃烧 分子结构复杂的固体可燃物,由于受热分解而产生可燃气体后发生的有焰燃烧现象,称为分解燃烧。如木材、纸张、棉、麻、毛、丝以及合成高分子的热固性塑料、合成橡胶等的燃烧就属这类形式。4.蒸发燃烧 熔点较低的可燃固体受热后融熔,然后与可燃液体一样蒸发成蒸气而发生的有焰燃烧现象,称为蒸发燃烧。如石蜡、松香、硫、钾、磷、沥青和热塑性高分子材料等的燃烧就属这类形式。
2019-07-23
74434
<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查询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就业网
中国人事考试网
中国消防协会
中国消防科普网
安全管理网
中国国家应急广播
社会消防技术服务信息系统
中国消防救援网
全国
北京
北京市
通州
安徽
合肥市
芜湖市
阜阳市
池州市
蚌埠市
宣城市
六安市
滁州市
安庆市
淮南市
宿州市
铜陵
重庆
重庆市
福建
福州市
泉州市
三明市
漳州市
厦门市
广东
广州市
汕头市
佛山市
深圳市
惠州市
云浮
广西
南宁市
柳州
贵州
贵阳市
黔东南州
遵义市
黔南州
甘肃
甘肃
湖北
武汉市
黄石市
宜昌市
荆门市
咸宁市
襄阳市
仙桃市
河南
郑州市
平顶山市
焦作市
河北
石家庄市
唐山市
黑龙江
哈尔滨市
海南
海口市
湖南
长沙市
常德市
岳阳市
衡阳市
怀化市
江西
南昌市
九江市
赣州市
宜春市
吉林
延吉市
长春市
通化市
四平市
江苏
南京市
常州市
南通市
宿迁市
徐州市
苏州市
无锡市
扬州市
淮安市
连云港市
泰州市
镇江市
盐城市
常熟市
辽宁
大连市
抚顺市
沈阳市
鞍山市
锦州市
内蒙古
呼和浩特
包头市
宁夏
银川市
青海
西宁市
山西
晋中
临汾市
长治市
太原
上海
上海市
山东
济南市
泰安市
临沂市
潍坊市
日照市
烟台市
威海市
济宁市
淄博市
东营市
青岛市
滨州市
聊城市
德州市
菏泽
四川
成都市
绵阳市
南充市
陕西
西安市
榆林市
汉中市
宝鸡市
渭南市
咸阳市
天津
天津(华苑)
天津(经开区)
新疆
乌鲁木齐市
克拉玛依市
伊宁市
云南
昆明市
浙江
杭州市
宁波市
嘉兴市
湖州市
温州市
台州市
衢州市
金华市
舟山市
义乌市
欢迎来到清大东方消防学校
离您最近的校区:
北京
通州
北京
安徽
阜阳
芜湖
合肥
铜陵
宿州
淮南
安庆
滁州
六安
宣城
蚌埠
池州
重庆
重庆
福建
漳州
三明
泉州
厦门
福州
广东
惠州
深圳
佛山
汕头
广州
云浮
广西
柳州
南宁
贵州
贵阳
黔南州
黔东南州
遵义
甘肃
甘肃
湖北
仙桃
襄阳
咸宁
荆门
宜昌
黄石
武汉
河南
平顶山
郑州
焦作
河北
唐山
石家庄
黑龙江
哈尔滨
海南
海口
湖南
怀化
衡阳
岳阳
常德
长沙
江西
宜春
赣州
九江
南昌
吉林
四平
通化
长春
延吉
江苏
常熟
徐州
宿迁
连云港
淮安
盐城
镇江
泰州
扬州
无锡
苏州
南通
常州
南京
辽宁
鞍山
锦州
沈阳
抚顺
大连
内蒙古
呼和浩特
包头
宁夏
银川
青海
西宁
山西
太原
长治
临汾
晋中
上海
上海
山东
德州
菏泽
聊城
滨州
青岛
东营
淄博
济宁
威海
烟台
日照
潍坊
临沂
泰安
济南
四川
南充
绵阳
成都
陕西
西安
宝鸡
汉中
榆林
咸阳
渭南
天津
天津(经开区)
天津(华苑)
新疆
伊宁
克拉玛依
乌鲁木齐
云南
昆明
浙江
义乌
舟山
金华
衢州
台州
温州
湖州
嘉兴
宁波
杭州
在线留言
请正确填写以下信息内容,清大东方教育顾问将在两个工作日内回复您
在线留言提交
客服
公众号
小程序
电话
4001-888-119
全国
培训项目
消防设施操作员培训
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注册消防工程师培训
消防员培训
消防专业学历教育
关于我们